今年以来,去秋新任命的发审委上市审批尺度收紧,拟IPO企业...
谈起股权激励,多数人尤其是激励对象焦点都放在股权上,但从股...
年初,笔者谈了个很有意思的“烂尾楼”项目,说其烂尾楼,是因...
《乔家大院》作为描写晋商艰辛创业路的一部电视剧,当年上映后...
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TMT行业创业浪潮,智力创新型企业完...
在股权激励实务中,激励股份的定价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,定价方...
华为队伍的狼性文化众所周知,其中股权激励价值更是居功至伟。...
相比民企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的灵活性,国有企业因其属性有别于...
国企改革中优先股政策如何解读,优先股对国企混改和员工股权激...
国税最新公告,持有权益性投资的个独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...
这几天,微博朋友圈被霍金老爷子刷屏了,铺天盖地的蜡烛、鲜花、RIP……和《时间简史》的购书链接…….
相比国人突然爆发出来这科学热情带来的感动,另一条热门新闻“当当网卖身海航系”带来的滋味则更为复杂一些。
开始吟诗了,果然失恋和失意是缔造一个诗人的不二法门
作为一个曾经的当当老用户,确实多年不曾关注当当网了,虽然如此,乍看到这条新闻,却还是有几分伤感。犹记2010年底当当网纽交所上市时的风头无二,也记得当当京东图书价格战的惨烈,再看如今京东百倍于退市时当当网的市值,不免有恍如隔世之感。
带着些许的怀旧,浏览了各大财经媒体的相关报道和历史文章,既是缅怀,也算“复盘”。
各大媒体也是视角各异,有从TMT行业变迁入手谈当当网的战略失误的,也有从个性切入谈创始人格局大小的,更有引申到不能夫妻(好朋友)合伙创业的…….
各路大神的言论种种,也是见仁见智,是非对错实在难谈,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荆棘坎途,何况真如公告所言,创始人夫妻档十亿美元退出,怎么看也都可以算是个人生赢家了。
但某篇报道中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笔者的兴趣:“为了给管理层激励,在股价5元时增发了一批股权,但员工5块拿到,5块5就卖了,他们都不相信当当股价能重新回到16块、20块…….”。
不由会心一笑,因为这让我想起曾经的哪些场景。
信心
多年江湖行走,无数次客户洽谈,总会碰到些让人苦笑不得的场景。
好多次,或年轻或壮年的客户老板,在企业前景不明或者出现波折时,痛定思痛,决定试行股权激励,谈完各种困境和难处,总会满怀期冀地问这样一个问题:“我们要是做了股权激励,这骨干们的积极性应该都调动起来了,以后不会再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了吧?”。
虽说笔者从事咨询行业多年,股权激励设计也是驾轻就熟,但面对这种问题,也委实不敢轻言承诺,每每要压抑住签单的诱惑,耐心地和客户沟通股权激励效果最大化的各种前置性条件。
股权激励究其本质而言,是基于未来的增量分享,是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。激励效果如何,首先就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前景,更准确地说,是取决于员工所愿意相信的那个未来。
对于这种“一股就灵”的期待,每次都要从探讨行业环境、发展策略这些“虚”一些的东西开始,为的是梳理出现实可行的发展前景,可以为员工所相信的未来,进而判断股权激励时机成熟与否。毕竟,现在早不是十几年前点子公司的那个时代了。
说回当当网,哪些拿了优惠定价的股票,见点蝇头小利就抛掉的员工,谁又能指责他目光短浅呢?现在回看当当网的整体股价走势,似乎这些人才真的是远见卓识呢。
当当的这么多员工堪比诸葛亮未卜先知,这是为何?
无非是身为局内人,对内部的各种事情看得太多,对错过的浪潮心知肚明,因此,对企业的未来再不抱有信心罢了。
信任
同样在近日,微博上悄然流传起一份据说是某电商巨头的离职竟业限制条款,限制去职的竞争对手林林总总罗列了上百家,把国内TMT大小企业一网打尽:
坊间推测该电商巨头“疑似”京东,原因在于这份包罗万象的竞争对手名单中恰恰没有京东的名字,该举措应是为了限制太高的离职率。
京东的高管离职率偏高,在业内也不算什么天大的秘密,甚至有笑谈:“京东高管周转率比京东库存周转率还高”。诚然,TMT行业各巨头无不面临高管流失问题,但媒体梳理的这份京东高管离职名单还是有点“长”:
李大学,08年加入京东,曾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,主管技术研发体系,现任磁云科技CEO;
陈志华,原京东金融副总裁,15年离职后,现任悟空保创始人兼CEO
那昕,原京东智能集团副总裁,现任什么值得买CEO
姜海东,09年入职京东,曾任京东商城副总裁,分管物流和技术,现任医药电商七乐康CEO;
赵国庆,原京东首席战略官、京东商城联席董事长,现任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兼CEO
林琛,原京东拍拍网运营副总裁,现任微智全景联席CEO
……
这些高管无疑都是人中才俊,能在京东任高管职位已说明了这一点。那么这些高管又是因何原因出走京东呢?从公开报道来看,个人发展创业无疑是最拿得上场面的理由。除此之外,是否还有其他原因?
要论战略眼光和管理执行力,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无疑是一员悍将,京东能坐稳电商老二的宝座足以证明。
要论发展势头,上市近四年来京东股价欣欣向荣,市值翻番,前景无忧。
论操作规范,前段时间刷屏的京东60亿社保事件也足为例证。
怎么看,京东都应该是一家让员工信心满满的企业。这么个优秀企业,离职率仍居高不,其中原因或可从各种报道中寻找端倪一二:
比如,阿里有十八罗汉,腾讯有五虎将,但京东未听说刘强东之外的知名创业元老;
比如,相比阿里的全员持股,百度的造富神话,奇虎的团队持股高过创始人,京东的员工持股则一直波澜不惊;
比如,微博视频某08年入职京东的女高管高龄怀孕,表衷心不影响工作,后仍离职;
一家优秀的企业,领袖分享的胸怀、使命愿景、清晰的可预期性,共同构建起员工与企业的信任纽带。以员工视角来看,有了这个纽带,这个企业的美好未来才与我有关,否则,再光明的前途也不过是“别人家的企业”罢了。
对企业有信心,信任企业会分享,两者兼具,则激励效果最大化。缺其一,则效果大打折扣。
以此视之,回到最初那个问题:我的企业,能否“一股就灵”?答案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:
激励 = 信心×信任
作为老板,能不能让员工对企业未来有足够的信心?能不能让员工相信他们有机会参与企业未来收益的分享?
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,就是能否“一股就灵”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