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初创业型的企业,在进行股权激励前,应明确公司未来可能会有的发展方向,以及公司对于员工问题可能出现的矛盾等方面都要全面综合考虑,通过深入分析,可以有效得到创业公司未来可能的经营状况,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股权激励分配方案。
常见的股权激励形式包括:股票期权、虚拟股票、股票增值权、限制性股票、业绩股票、经营者持股、员工持股计划、管理层收购、账面价值增值权等。这些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模式,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,适应不同的情况。实际工作中使用最高的是股票期权激励模式。
有效性。激励计划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,能够体现激励对象的人力资本价值。可操作性。激励计划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,考虑激励对象承担风险的能力,以达到引导其努力工作,并以较为稳健的方式管理企业的目的。要考虑激励对象的实际投资能力,以及行权业绩指标是否合理,能否达到激励效果等。激励计划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性股权退出机制。可持续性。激励计划的设计要科学合理,要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,设定合理的股权收益结算周期,充分考虑企业未来5年、10年的长期发展,并把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直接挂钩。
企业确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为:高级管理人员、中层管理人员、由总经理提名的核心技术人才、管理骨干和卓越贡献人员。
初创企业在正式设立前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,作出全面的预判,股权分配可以有效帮助初创企业来吸引人才,同时有助于完善企业的薪酬结构,进而实现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共赢目标。